EN

纪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数学家华罗庚纪念活动

华罗庚院士与项目管理
发布时间:2017-10-12 17:17:49

徐伟宣教授、蔡晨教授在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和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我国最早的大型项目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万里长城,但是真正称得上中国项目管理的里程碑工作,是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和钱学森教授分别倡导的统筹法和系统工程。华罗庚也是我们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的创始人,我们对他比较熟悉,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他的工作。

华罗庚教授于1964年倡导并开始应用推广的“统筹法”(Overall Planning Method),1965年华罗庚著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核心是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绘制箭头图,找主要矛盾线,以及在设定目标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等。1964年华罗庚带领中国科技大学部分老师和学生到西南三线建设工地推广应用统筹法,在修铁路、架桥梁、挖隧道等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成功。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3月18日给华罗庚的信上鼓励他:“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再次写信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1970年5月,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鼓励,带领陈德泉、计雷两位助手到上海炼油厂蹲点,在“酚精炼扩建改建工程”上应用统筹法。该设备每天产值20多万元,原计划需停工一个多月的扩建改建工程,应用统筹法后实际只用了5天便完成了。其后的十多年中,华罗庚带领“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到过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双法。各地在建筑工程、设备维修、生产组织、生产运作流程重建等诸多领域很快地创造了数以千计的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期间开发出了数以百计的作业流程,为进一步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后,华罗庚和他的助手们开始将统筹法应用于国家特大型项目,例如1980年中国科协联合5个部委、7个学会启动的“两淮煤矿开发”项目(涉及投资60亿元);1983年启动的“准噶尔露天煤矿煤、电、运同步建设”项目(涉及投资120亿元)。他们将以统筹法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是通过应用统筹法模拟完整的作业流程、测度资金流、在特定目标下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实践,提供了对大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经验和方法。

80年代后期,我国已开发出了基于统筹法和网络技术的项目管理软件, “北京统筹法与管理科学研究会”首先在全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大力推广,使各地建筑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已出现许多有关项目管理的软件,具备了财务预算与管理、进度控制、风险分析等多项功能,在项目选择、规划、实施、监测和控制、以及招投标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推动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由华罗庚生前创建的“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在1992年成立了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已成功地举办过三届全国性和一届国际性的项目管理学术会议,对推动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分会还加入了国际项目管理组织I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