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究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研究会新闻

能源转型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研讨活动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8 16:55:00

9月28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的能源转型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杨国梁担任执行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杨璇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强以“能源转型在先进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题,系统阐释能源转型的核心内涵与驱动机制,解析其对传统产业的重塑效应,分析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新能源与先进制造业在技术、产业链与制度层面的协同创新与融合模式。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能源政策和环境研究室主任闫晓卿作“统筹能源低碳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报告,系统阐述能源安全保障的重大变化以及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深入剖析能源供需格局与产业布局统筹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对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提出建议。国家气候中心工程师哈斯以“我国中东部地区风光资源禀赋及发电能力评估”为题,运用多维评估方法系统测算我国风光资源技术经济可开发潜力,为优化能源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自由发言环节,专家们围绕能源转型主要方向和未来趋势、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协同路径、新能源资源禀赋及区域布局等话题,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其中,财政部教科文司原司长赵路指出能源转型具有阶段性特征,需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并明确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较长时期内的共存与协调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原副司长周南强调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决定协同模式的多样性,提出生产低碳化、供给灵活化、企业服务化等能源发展趋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孙世芳分析了国内能源供需结构的深刻变化,建议关注高端制造业对用电品质的更高要求。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副研究员刘晓龙建议重新评估东部能源潜力,推行“身边取+远方来”相结合的发展思路,重视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的技术支持。

大家一致认为,推动能源转型与产业协同创新需立足国情,构建多元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未来应强化系统性思维,统筹技术突破、体制机制改革与市场建设,着力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政策设计上应注重阶段性与精准性,激励企业自主转型,并配套完善标准体系与跨区域协调机制。发展路径上需尊重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促进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激发东部清洁能源发展潜力,最终实现能源安全、绿色低碳与经济高效的统一发展。